#摘录 the best way to get the right answer on the internet is not to ask a question; it's to post the wrong answer.
在互联网上获得正确答案的最好方法不是问问题,而是发布错误的答案。其实更直接的方法是引战?比如极力吐槽一个东西多么糟糕,最后加上一句难道是我不会用么。
在互联网上获得正确答案的最好方法不是问问题,而是发布错误的答案。其实更直接的方法是引战?比如极力吐槽一个东西多么糟糕,最后加上一句难道是我不会用么。
大象公会的黄章晋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来讲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数据还算翔实,老实讲,作为一个和农学已经有了10年关联的人来说,我是认同文章中大部分事实传递出的观点的。
以及了不起有突出贡献和被神话不应该被画上等号,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比如雷锋日记里自己记下的做好事的记录。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机,有很多内部外部因素,这篇文章略述一二。
原文应该找不到了,但是可以找到一些转载链接 http://www.fafv.com/index.php?act=articles_info&articles_id=1805 和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4858
以及了不起有突出贡献和被神话不应该被画上等号,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比如雷锋日记里自己记下的做好事的记录。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机,有很多内部外部因素,这篇文章略述一二。
原文应该找不到了,但是可以找到一些转载链接 http://www.fafv.com/index.php?act=articles_info&articles_id=1805 和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4858
#日常思考 作为一个日常和数据打交道的人,瞅了一样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几个七普主要数据。
1. 数据怎么比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76.html
主要情况的比较都是和2010年比较的,这10年中间几年其实有一个人口增加小高峰,因此用10年尺度看下来整体数据就是稳中有升低速增长。
如果改变一下比较的尺度,比如单独拿出来19年20年看结果会不会有不一样。
3. 年龄构成
和10年前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小朋友和老人的上升比例差的不少。
3. 具体城市人口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79.html
北京 21893095,上海 24870895,而整个吉林省的人口是 24073453。
4. 具体城市年龄比例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79.html
北京60岁以上的人口19.63,上海23.38,全国平均是18.7。而0-14岁,北京市11.84,上海市9.8,全国平均是17.95。
5. 作图不严谨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83.html
比如这里的统计图竟然没有横坐标。
以及,公布的数据,年龄分层仅仅是分了三层,其中15—59岁被归为了一大类。这里内部肯定还有更具体的划分,这一层的数据5年10年在拆分比较可能才更用意义,比如中位数是什么,其它国家是什么情况。
再以及,下一次普查很可能分类标准就会有变化了,比如从65岁开始划分。
1. 数据怎么比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76.html
主要情况的比较都是和2010年比较的,这10年中间几年其实有一个人口增加小高峰,因此用10年尺度看下来整体数据就是稳中有升低速增长。
如果改变一下比较的尺度,比如单独拿出来19年20年看结果会不会有不一样。
3. 年龄构成
和10年前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小朋友和老人的上升比例差的不少。
3. 具体城市人口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79.html
北京 21893095,上海 24870895,而整个吉林省的人口是 24073453。
4. 具体城市年龄比例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79.html
北京60岁以上的人口19.63,上海23.38,全国平均是18.7。而0-14岁,北京市11.84,上海市9.8,全国平均是17.95。
5. 作图不严谨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83.html
比如这里的统计图竟然没有横坐标。
以及,公布的数据,年龄分层仅仅是分了三层,其中15—59岁被归为了一大类。这里内部肯定还有更具体的划分,这一层的数据5年10年在拆分比较可能才更用意义,比如中位数是什么,其它国家是什么情况。
再以及,下一次普查很可能分类标准就会有变化了,比如从65岁开始划分。
晚上回来收到了又一款记录工具mem的注册邀请,试用了30分钟后内心毫无波澜~(当然,可能是我没体会到精髓)
和block概念类似,一个最小内容块在这里被叫做一个mem,可以是一段文字或者一个todo也可以是一篇支持markdown格式的文章
1. 主打功能无感记录的实现方式是给TG的机器人发消息和用SMS发短信😂(类似国内工具对应的微信发送,只要给了输入API的工具TG都可以实现)
2. 基于标签和反向链接管理内容,输入界面右侧显示其它相关mem(低配版RoamR,新工具标配)
3. 有inbox模式和timeline模式,timeline模式可以看到自己的所有时间线操作,比如阅读了哪个mem(todo工具常见思路)
4. 可以快速查看todo和进入实时协作模式(主打协作功能,实时协作也是在线文档标配)
5. 有一个flows界面,进去可以设置每日记录模板和其它模板以及导出等,后续应该会赋予更多的自动化操作用法(每日模板和多数日记工具类似,模板功能也是大家标配)
看下来目前主打就是:快速输入+协作
嗯,以及mem刚刚融资拿了a16z不少钱 $5.6M seed round,感觉对比来看国内有一些小团队的产品也应该拿到投资。
https://get.mem.ai/
和block概念类似,一个最小内容块在这里被叫做一个mem,可以是一段文字或者一个todo也可以是一篇支持markdown格式的文章
1. 主打功能无感记录的实现方式是给TG的机器人发消息和用SMS发短信😂(类似国内工具对应的微信发送,只要给了输入API的工具TG都可以实现)
2. 基于标签和反向链接管理内容,输入界面右侧显示其它相关mem(低配版RoamR,新工具标配)
3. 有inbox模式和timeline模式,timeline模式可以看到自己的所有时间线操作,比如阅读了哪个mem(todo工具常见思路)
4. 可以快速查看todo和进入实时协作模式(主打协作功能,实时协作也是在线文档标配)
5. 有一个flows界面,进去可以设置每日记录模板和其它模板以及导出等,后续应该会赋予更多的自动化操作用法(每日模板和多数日记工具类似,模板功能也是大家标配)
看下来目前主打就是:快速输入+协作
嗯,以及mem刚刚融资拿了a16z不少钱 $5.6M seed round,感觉对比来看国内有一些小团队的产品也应该拿到投资。
https://get.mem.ai/
以及,更加清奇的脑回路是笔记内容按照时间线倒序排列追加,最后一章在开头,序言在结尾,整理的时候我需要从底部向上滑动~
更新:有道云已出
有在用或者想用有道云笔记和京东读书的么,手上有两个各自一年的pro 会员兑换码,是买其它会员一起带的,我用不到。
骨折出一下,有道云一年80(原价200),京东读书一年100(原价300),如果两个一起拿走送一个财新通季卡的兑换码(174)
有在用或者想用有道云笔记和京东读书的么,手上有两个各自一年的pro 会员兑换码,是买其它会员一起带的,我用不到。
骨折出一下,有道云一年80(原价200),京东读书一年100(原价300),如果两个一起拿走送一个财新通季卡的兑换码(174)
最近半年写东西风格有所转变,写长篇博客的比例逐渐降低,再加上用了很久RoamResearch 和 Notion 就想做一个自己的digital garden 。于是前一阵子做了一些调研,整理出了可用的工具,发成广播太长还是放到博客里了。
关于有声书
试了几天有声书,发现目前自己接受不了真人念书这种形式😂。因为他的情绪和语气和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多数都不一致,且很多念的也不好还不如直接听感情平稳的机器人。注意,不是么得感情而是感情平稳,微信读书和得到这块感觉已经挺不错了。
自己目前有年度会员的看书APP按照现在使用频率排序分别是:微信读书,得到电子书,kindle,京东读书。京东这个是和plus 会员打包的。
最早买的kindle 会员现在不怎么用了。微信读书里部分很想看却只有纸书的情况下我在得到搜到了会员可看的电子书于是入手,这两个都没有的几本书竟然意外在京东读书发现会员免费的电子版。
至于听书目前按照接受程度排序如下:微信读书自带🤖小姐姐,得到电子书里选用罗胖的声音读书,微信读书自带🤖小哥哥,原作者读自己的书(都是2倍速到2.5倍速)。
你呢😂
试了几天有声书,发现目前自己接受不了真人念书这种形式😂。因为他的情绪和语气和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多数都不一致,且很多念的也不好还不如直接听感情平稳的机器人。注意,不是么得感情而是感情平稳,微信读书和得到这块感觉已经挺不错了。
自己目前有年度会员的看书APP按照现在使用频率排序分别是:微信读书,得到电子书,kindle,京东读书。京东这个是和plus 会员打包的。
最早买的kindle 会员现在不怎么用了。微信读书里部分很想看却只有纸书的情况下我在得到搜到了会员可看的电子书于是入手,这两个都没有的几本书竟然意外在京东读书发现会员免费的电子版。
至于听书目前按照接受程度排序如下:微信读书自带🤖小姐姐,得到电子书里选用罗胖的声音读书,微信读书自带🤖小哥哥,原作者读自己的书(都是2倍速到2.5倍速)。
你呢😂
2. 买奶茶的人应该不会在乎是不是真的无糖吧,3分甜和7分甜实际摄入差别没有多大,关键就是别喝。
3. 这是道歉短信还是营销短信,这20块钱我是用不用😂
#日常思考 最近被一个问题困扰,忍不住想问问大家:究竟什么样的东西才能算得上是一个人的作品?
看到过一种说法是只有能写入简历的东西才算的上是作品,才是值得做的事情,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如果是学生,那应该就是署名使劲靠前的文章,如果是工作,那就应该是核心参与的大项目。我身边认识不少这样的朋友,平日十分低调,但是仔细一了解,人人都能写出好几页的简历,要么是N篇文章的第一作者,要么是开发了N个软件。再看自己,感觉整天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弱爆了。
我自己理解的作品要么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形式(逻辑)呈现,比如写了一本书,开发了一个软件;要么是可以经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把一件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事情坚持做了三年五年。
所以,在你的领域或者行业,什么东西才能被称作是一个自己的作品,才是值得做的呢?
看到过一种说法是只有能写入简历的东西才算的上是作品,才是值得做的事情,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如果是学生,那应该就是署名使劲靠前的文章,如果是工作,那就应该是核心参与的大项目。我身边认识不少这样的朋友,平日十分低调,但是仔细一了解,人人都能写出好几页的简历,要么是N篇文章的第一作者,要么是开发了N个软件。再看自己,感觉整天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弱爆了。
我自己理解的作品要么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形式(逻辑)呈现,比如写了一本书,开发了一个软件;要么是可以经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把一件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事情坚持做了三年五年。
所以,在你的领域或者行业,什么东西才能被称作是一个自己的作品,才是值得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