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https://kaopubear.top
邮件通讯 https://kaopubear.zhubai.love
时常安利 偶尔吐槽
大周末的这口令
#日常思考 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说对某件事情有解释权,其实约等于表达这件事情我说了算「我有权不解释」
#日常思考 成年人,需要学习如何不带攻击性的发火。用缓和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愤怒,让别人几乎察觉不到,也就不会让别人感到不安。根据情绪的强弱不同,撒泼打滚,怄气,郁闷,拖延其实都是表达自身愤怒的一种方式。
#日常思考 公司的广告策略如此,人也类似


一个广告语的背后是: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一个广告一出来一定要体现产品优势点,一定要体现跟竞争对手的差异点,而且是消费者的痛点,必须三点合一。所以写广告语的时候,要有一个方法论,我们称为写广告语的四种方法论。

老大,要显示我是老大,老大通常是封杀品类。老大的方法是:我是老大,别人都不要玩了。所以叫“上天猫就够了”。就是说消费者大脑中,不要想起第二个品牌。因为世界上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心智规律:同情弱者,但崇拜强者。所以“你是老大”的通常情况是,当消费者不知道选哪个好,那找老大总是对的吧?

老二位置就很难看了,老大站在山上,老二要进攻这座山。打进攻战的时候,老二通常的方法是找到一个特性,我们叫占据特性。这个占据特性方法具体是什么呢?比如说京东的广告语“上午买下午就能到,送货就是快”,而这个点往往是以前天猫的弱点。找到一个竞争对手的弱点,然后强化自己的强点,这个强点恰好是对方的弱点。
再比如可口可乐的优点是,我爷爷的可乐,我爸爸的可乐,我的可口可乐,百年传承,正宗可乐。潜台词是说,你们都是山寨,你喝我就行了。那老二叫“年轻一代的选择”。因为你是百年传承,Always(一直都是)可口可乐,你爷爷、你爸爸、你都要喝可口可乐。这个时候“年轻一代的选择”就是最好的反击。所以我说老二要相反走,找到一个对方的弱点。

老三是什么?老大、老二都做得很大了,消费者对老三没感觉怎么办?老三就垂直聚焦,收缩过来。比如“一个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唯品会”。缩小领域,因为你打不过人家,你必须说我在特卖领域更专业、更专注。消费者通常会相信一个专家,为什么呢?比如说你牙不好,你是找全科医生,还是找牙科医生?

最后就是,老大、老二、老三都在了,你什么位置也没有,怎么办呢?你要打一个侧翼战,侧翼战是什么?是在无人地带降落,开创一个新品类。比如说“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你们三个做电商是吧?那我做社交拼团行不行?

所以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位置不同。老大打防御战;老二打进攻战;老三打游击战,守住自己,守得住小山头;老四打侧翼战,在无人地带降落,开创新品类。by 江南春
播客最开始听英文相对多,硬着头皮听。英语对于我来说还不能达到听多数英文播客自由的水平,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慢慢的同时订阅了很多中文和英文播客之后,我不自觉的会优先听下载的中文播客,时间一长收听列表里堆积的英文播客越来越多。
🙅🏻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让自己多听英文内容,我改成了在一个APP里只订阅英文,在另一个APP里订阅中文播客,或许你也猜到了,更尴尬的是只订阅英文播客的那个APP现在打开频率直接断崖式下跌
💆🏻‍♂️
#记录
我们大多数人常常陷入一种默认的学习日程表:等到有空时再花时间学习一门新语言或者新函数库。不幸的是,把你的学习活动流放到“空闲时间”去,这就等同于失败。
很快你会发现,事实上你没有任何“空闲”时间。时间,就像壁橱空间或者磁盘空间,会很快被填满。“为……创造时间”的说法有点用词不当,时间是无法创造和销毁的。时间只能分配。
#日常思考 感觉自己(正在)完整地见证一个品牌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12年13年开始重度用的时候国内只有运行团队,本地团队对产品没有话语权,但是靠打造社区和KOL让产品用户逐渐壮大。这个产品甚至也养活了一堆KOL和卖课的人。我自己最早的公开title也是大使再到后来的资深大使。

独立以后,国外产品原教旨主义的一批用户走了。不过那些积压的用户需求得到了快速释放,当时所有人都感觉欣欣象荣,但是很快这种井喷的功能释放就被反噬,紧接着最早的一批忠实用户陆续走了。

再然后策略就开始看起来向资本转移?用新的功能讲知识付费讲社群的故事,用户量和续费率成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指标,然后N年X折会员的手段频繁上演。一批有洁癖的用户又走了。

紧接着,营收压力似乎变大了?频繁的广告,频繁的增值付费功能,彻底让这个产品变成了很多老用户当初最反感的样子,然后这批用户也走了。

现在这个产品的体量如何无从考证,但是这个品牌肉眼可见的要走到很多人的底线了,泯然众人矣。

以上纯个人感慨,一切描述皆为个人感受和主观臆断。没错,我说的是印象笔记。
#记录 第一次线上当面体会别人对我阴阳怪气的样子,还是在我自己建的群里,值得记录。这是一个多么在乎我的朋友啊,这么了解我。笑死😆
#日常思考 读某本最近翻译为中文的笔记方法论的书有感。

明明有些工具就是从另一个工具抄来的,结果为了让自己显得名正言顺,偏要把人家原本工具背后的一套逻辑也说成是自己的理念。出来了一个方法论巴不得想尽各种办法使劲凑上些关系。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孙子偏要跳过爸爸去认爷爷当爹,这不符合伦理啊。有些话公开说有点敏感,就在这个最小范围内吐吐槽好了。
从 MacBook Pro M1 安装编译 R 踩坑想到的

在一开始读到 R 官网说明时,我就看到了下面这句话。

That said, our current Intel releases work just fine on the new Macs as well using Rosetta 2.

但追求走在更新前线的人怎么能如此委曲求全,结果就是浪费了不少因为编译 debug 的时间。所以生产环境求稳还是真理,只要没出错就不要乱改动,修改一下奥卡姆剃刀法则就是「如无必要,请勿升级」。

以及,使用 arm64 架构的 R 配合 Bioconductor 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原因在于它们没有保持住一致的节奏。软件如此,人和人之间也差不多。三五个人一起,要想成些事,彼此就不能出现太明显的「不兼容」。

一方面,如果有人走的太快但还要依赖他人的时候,这种自我升级本身没有太大价值,多数还是需要主动调低自己的版本。

另一方面,如果多数人都升级了,为了运行速度和后续更新,版本太低的人也不会被一直兼容。就像手机系统升级一样,手机公司总得逐渐放弃一些久远的型号,至于支持几代就要看不同公司的策略。

除了关键时刻果断决策,更重要的还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升级。想起来那句话:你就是你身边最常接触五个人的平均值。https://kaopubear.top/blog/2021-07-06-macos-arm64-R-tips/
#读书 五四以后不同了,现在又相同了
#摘录 包装精美的屎 – 此方方有限公司: https://blog.konata.co/?p=353
读到一篇最近略有感触的文章,作者也是看到了一个豆瓣内容有感而发。以下为摘抄。


上海是一个你无法理直气壮说美食荒漠的地方,但大部分人吃得又很差。在上海吃饭不成问题的,要么自己能做饭,要么非常有钱,要么住在特定的那几个美食聚集区附近。但不是只有那些地方才是上海,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低收入人群,996连轴转无法自己做饭的社畜,每个月生活费只有小几千的学生,这些人生活的地方也是上海。
我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当我在骂上海难吃的时候,是把物价包含在内的。我当然知道全国有很多地方东西都不好吃,很多地方甚至穷得肉都吃不起,美食大省就那么几个,我也呆过花钱都吃不到好吃的的地方。但上海的问题在于花钱吃屎,包装精美的屎,花大价钱还有一定概率吃屎但为了不天天吃屎还是要冒这个险。我也知道这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上海本身只是刚好符合了各种特点,我对这个地方没有怨言。
#日常思考 警惕消费主义陷阱,只看不买😂
经济拮据以来已经养成了逛便利店的爱好,全家罗森路上碰到就进去,看着一排货架的饮料,巡视一圈最近哪些类型的饮料比较火, 又有了什么新品种。然后,满意的走开。
#日常思考 我们经常看到听到要让自己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如果我是他),其实也可以换过来,要学会让对方站在你的立场想问题(如果他是我)。
我们应该有两三个和自己关系很好但性格差别很大的朋友,这样当我们遇到一些感到困惑或者烦恼的事情,即便不与别人沟通也可以先尝试把自己换成你好友的身份。假设他遇到你这样的情况,他会怎么看待和处理这件事情。有两三个不同的视角就可以给自己一些启发。除了好朋友,也可以找一两个自己佩服且一定时间内通过努力有一丢丢可能和他们看齐的人,想想如果他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他可能会怎么做。
Back to Top